| 网站首页 | 新闻中心 | 公开公示 | 教学管理 | 教研园地 | 教师风采 | 团委工作 | 招生专栏 | 教育民生 | 语言文字 | 文明创建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泾县中学 >> 家长学校 >> 家庭教育 >> 正文
专题栏目
更多内容
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
更多内容
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“创造力”的人?         
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“创造力”的人?

作者:文/林杰 文章来源: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外滩教育”(ID:TBEducation) 更新时间:2016/6/1 9:05:33

   

美国盛产诺贝尔奖得主,因此大家毫无疑问地把这种成功归功于美式教育,认为美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。相对比之下,我们经常听到有声音抨击中国教育抹杀了少年天才,虽然它培养了许多国际竞赛金牌者,但是泱泱大国却严重缺席诺贝尔奖。  

那你是否还知道:美国青少年最高级别的西屋科学奖(后改名为英特尔科学奖),从1942年到1994年,有2000位高中生获此荣誉,但是成年后只有1%进了科学院,只有0.4%位获得了诺贝尔奖。言外之意,绝大部分的诺贝尔奖得主少年时期并非天才,也并没有崭露头角。少年天才或者佼佼者成年后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,其实美国和中国都一样。  

为何世界级的少年天才做不到世界级的创新?  

首先,我们要消除一种对少年天才的偏见。我们总是认为少年天才往往缺乏情商;成年后,事业一般,默默无闻。  

事实上,超80%的少年天才具有相当的情商,不管是鸡尾酒派对还是拼字大赛,他们都能胜任。他们成年后不少成为公司高管或者领域专家,但是他们当中极少数能够做到诺贝尔奖等级的发现和创新,能够革新某个领域或者行业。那么问题在哪里?  

少年天才,不论是在国家音乐厅弹奏难度极高的莫扎特第五交响曲的钢琴神童,还是赢得象棋大赛的冠军,他们自小更多地是为了赢得父母和老师的肯定,长大了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荣誉。  

成年了,他们可能成为最好的医生、律师、金融家,即领域专家,但是要跨到领域革新者,心理学家Ellen Winner 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飞跃,绝大多数天才做不到这样的飞跃——这跟从小的教育有关。  

诺贝尔奖得主与一般的科学家有什么不同?  

诺贝尔奖得主给人的印象是领域的天才,受益于对领域的极度专注。但是研究显示,诺贝尔奖科学家最大的成功秘密并非来自本身的研究领域,而是在于领域之外的探索。  

诺贝尔奖科学家参加演剧、舞蹈、魔术表演的程度是其他科学家的22倍;参加撰写诗歌、剧本、小说的程度是其他科学家的12倍;参与艺术和手工制作的可能性是其他科学家7倍;玩乐器或者音乐创作是其他科学家的2倍。  

最具有说服力的是诺贝尔本人不仅仅是科学家,还是一位投资家、文学家和诗人。显而易见,没有人迫使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学习艺术,但是他们比常人兴趣更加广泛,更有探索积极性。取得世界级创新的专才往往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位通才。  

两级分化的美国教育与创造力  

美国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奖,难道这不能证明美国教育培养创造力?事实上,美国教育两级分化严重:美国高中有30%的学生中途停学。酗酒、斗殴、偷窃很常见。在我读纽约高中时,一位同学大着肚子来上学,真是大开眼界。  

殊不知美国公立学校是严重关注标准化考试的,因为跟财政有关;2012年Adobe基金会的报告指出82%,美国人认为学校并不能培养孩子创造性。我们印象中的个性化、创造性美式教育只是少部分美国人的教育。  

例如清华附中的姐妹学校——位于弗吉尼亚州的Thomas Jefferson 高中,是一所中国校长团每年必定访问的对象,美国公立学校中的佼佼者。另外,南京外国语的姐妹学校是我曾经工作的魔堡寄宿高中,是有名的美国私立学校。  

事实上,很多美国学校并不能培养我们想象的“美式创造力”。普通美国学生相比普通中国学生,在创新方面并不具有明显优势,只是他们更会社交罢了,更健谈,因此给人造成一种假象。  

研究发现,一个人儿童时期的经历影响终生创造力,最具有创新力的成人往往在小时候最不屑争当老师的宠儿,他们更习惯于坚持自己的原创想法,以历史上两位伟人为例:  

爱因斯坦5岁时,他的妈妈开始让他开始学习小提琴,但是他并无兴趣,也没有坚持。人到少年,他偶然爱上了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音乐家。在成名之后的爱因斯坦承认:他的相对论来自一次突发灵感,而他源源不断的灵感直接受益于音乐。  

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首相温斯顿·丘吉尔,拥有极强的个人魅力。他的语言和他的演讲总是震撼人心,他的思想永远如此独特。研究他的童年,他是一位极其独立甚至叛逆的孩子。在学校里,各个科目挂红灯,因此还转了三次学,最后一所是著名的哈罗公学,但是他对其讨厌万分。  

家长可以做什么?  

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不是要为孩子多做点什么;相反,是少做什么。因为打压孩子的创造力要比激发创造力更容易,所以家长要少给孩子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。  

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发现:普通孩子的家庭,父母制订了至少6条具体的规章制度,比如作业时间和睡觉时间;而全美最具有创造力的前5%的孩子家庭的平均数量为1条。  

在成年阶段,该研究比较了美国最具有创造力的建筑师和最高技能的建筑师,发现前者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“孩子为自我行为规章的探索和建设”。言外之意,家长强调的只是价值观,由孩子自己决定具体行为。  

第二步,家长鼓励学生追求卓越,也同时关心他们在过程中的快乐。他们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分辨价值观并寻找自己的兴趣。这种成长经历为成人阶段发挥巨大创造力埋下了种子。  

著名的心理学家Benjamin Bloom 在研究了世界顶级的音乐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的童年成长史后发现,他们的父母并未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培养明星或者巨匠的目标而去:  

即他们不是从一开始就找明星老师授课。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个领域显示出高度兴趣的时候,他们才给予了最大的支持。Bloom教授采访了世界排名前10的网球明星,9位都一致认为启蒙教练给他们播下了快乐的种子。  

我们中国人推崇的价值之一是勤奋,鼓励熟能生巧,但是容易忽略两点:  

熟能生巧,但也容易固化。倘若学生对物理有天分,父母不妨多鼓励诗歌、音乐、烹饪。  

天道酬勤,但是我们要问孩子勤劳的动力是什么?外界的压力、奖励还是内在的好奇?当孩子长大成人,他们是否还有勤劳的持续动力?(真不希望外界压力是唯一的动力)  

也许我们能够为教育做规划,为名校做规划,但是一个孩子的创造力是无法提前安排或者准备出来的。如果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对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还是感到困惑,那么不妨倾听一下英国作家Ken Robison 一个建议:请先不要扼杀掉它。  

培养创造力5个实用小贴士  

1.以问题回答问题:当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,你可以用另外一个问题来回答,鼓励他自己找答案。  

2.陪伴孩子一起寻找答案:满足孩子的好奇心,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探索答案。  

3.教孩子做菜:可以尝试做任何形式的菜,既开动了脑经,又增强了亲子关系。  

4.不要急于纠正错误:如果孩子犯错了,比如便后不洗手,不要急着批评或者告诉他应该如何,而是以商量的口吻问他为什么不洗手?这就是让孩子“为自我行为规章做探索和建设”。  

5.自己修理东西:家里东西坏了,如马桶、灯泡、水管等,大人要自己修,可以参考网络上的视频进行自我学习;在保证安全情况之下,也让孩子参与。修东西是最好的探索过程,可以刺激创造力。

文章录入:政教处    责任编辑:jxzx 
  • 上一个文章:

  • 下一个文章:

  •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用户登陆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
    主办:安徽省泾县中学 承办:泾县中学信息中心 电话:0563-5022041 建议使用1024*768以上分辩率